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匯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民法典與生活同行個人總結5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作為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規(guī)范,民事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社會發(fā)展,一些特殊的民事行為中往往會牽扯到多部法律,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或出現各部法律之間的適用重疊,或出現超出了單行民法調整的范圍而造成管轄空白的情況,從而給立法、司法、普法、守法造成困擾。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實施,在社會各項基礎都基本健全的前提下,迫切需要將民事行為規(guī)則系統(tǒng)化、體系化,同時切實解決民法內部的和諧問題,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民法典》的誕生,可以說既是勢在必行,也是水到渠成。
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除了內容豐富、涉獵范圍廣,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從法條之后所體現出的深刻的立法指導思想。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民法典的出臺,就是為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提供更全面的法制保障,更體現了人民至上的思想。(參閱全文請登.錄“新時代文庫”)
“徒法不足以自行”。一部好的法律,不僅僅是看法條的科學性和周延性,更多的是看實際運行效果。良法善治,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以法律的視角審視社會活動,固守法律底線。新時代的中國,需要一部這樣的《民法典》,讓她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給社會生活提供權利和義務的規(guī)范,用法治構筑穩(wěn)穩(wěn)的幸福。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準則,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著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fā)展,伴隨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以“人民至上”絕不動搖,為“人民幸福”保駕護航。
從呱呱墜地到耄耋之年,保障一生無止境。故事的主人公“小明”未出生時,“還是個胎兒的他,也有繼承、接受贈與等權利”,把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個體?!澳且荒辏∶?0歲”,民法典草案人格權編:“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采取書面形式?!钡健靶∶鳌?0歲時,民法典草案繼承編:“打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一字一句深含為民本色,“生命至上”是民法典從誕生起便與生俱來的溫度,也是“人民至上”的最有力度的說明。
從生活的雞毛蒜皮到人生終身大事,更新服務零距離。從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結婚登記、夫妻債務等,從細節(jié)中為人民群眾的“錢袋子”“米袋子”保駕護航,為人民群眾打開幸福之門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huán)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驅動下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從“小明”懵懂時為游戲充值,再到初入社會時網貸平臺的“利滾利”,再到見義勇為時不慎造成的損害,再到接到無數垃圾短信的維權,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卻記錄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程,展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不斷完善,體現了中國社會矛盾的轉化過程。在“小明”生活的點滴中,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果展現。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fā)展,讓群眾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時過境遷,生活變化反映社會發(fā)展,生活進步得益于科技發(fā)展,民法典為中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保障開路。民法典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伴隨著民法典的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制度優(yōu)越性不斷顯現,“中國名片”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等“中國奇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發(fā)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創(chuàng)造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一躍而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和諧安定、科學規(guī)范、風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是關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為中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提供了不斷成長壯大的優(yōu)渥環(huán)境。“小明”的成長記錄中國法治改革歷程,彰顯“中國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護的人民情懷!
帶頭守好民法典。立法為民,守法護民。民法典體現“民有所呼、法有所應”的精神,7編和附則共1260條,涵蓋方方面面的民生關切,構建起全方位的民事權利保護體系。從一定意義上來看,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領導干部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只有自覺遵守民法典,才能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現實利益提供法律保證。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增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將履行職責、行使職權的一言一行納入到民法典的范圍和界限之內,自覺依照民法典行使權力和權利、履行職責和義務,做到嚴格依法辦事、嚴格依法行政,時時以民法典來規(guī)范自己,事事以民法典約束自己,正確處理好權和法的關系,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決不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切實尊重和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帶頭用好民法典。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在于執(zhí)行。民法典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決定領導干部要切實提高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的水平,用好民法典來保護公民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通過推動民法典的全面實施,督促領導干部樹牢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yǎng)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在實施民法典的工作中,善于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強化民法典在維護群眾權益、調處利益關系中的權威地位,強化民法典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市場經濟中的保障作用,真正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來實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來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從而更好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激發(fā)人民群眾新時代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動力。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領導干部要帶頭弘揚法治精神,帶頭成為民法典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帶頭把民法典的實施體現到工作的各環(huán)節(jié)和全過程。只有做民法典實施的排頭兵,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正確調整民事法律關系,更好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發(fā)揮民事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作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法治保障。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汲取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yōu)秀法律文化,借鑒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系統(tǒng)整合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
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對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急,實實在在地寫進了法律條文中,更好地為百姓幸福生活保駕護航。針對高空拋物傷人現象,針對疫情期間家長隔離在外、孩子在家無人照料等緊急情況,針對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的不良現象等等,在民法典中都能找到答案。
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實現了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法律文化和現代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融合,為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強大的道德力量。在總則第一條中明確提出“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民法典的編纂過程中,先后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從中我們看到,立法,是民智的匯聚,也是對民意的回應。可以說,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正是民法典草案最大的亮點之一。除此之外,民法典突出保護人民的概念,保護個人隱私權、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明確住宅70年產權自動續(xù)期……民法典草案就像一部百科全書,為護佑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完善的法律遵循,謀求人民利益最大化。
民法典,立足實踐符合國情。民法典不僅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民法典開宗明義指出“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笔聦嵣希瑹o論誠實信用、公序良俗和綠色原則,還是契約精神、自愿原則、誠信觀念,都是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民法層面的轉化和表達,彰顯了濃厚的中國特色。
民法典,構建法治社會的利器?!睹穹ǖ洹肥切轮袊闪⒁詠淼牡谝徊恳浴暗洹泵姆?,也是第一部以“民”法律的法典。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__年先后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但均因社會經濟發(fā)展程度和理論準備不足等原因而擱置。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保障社會基礎穩(wěn)定是前提,而保障社會穩(wěn)定的必要條件則是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家善治善為。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不斷地探索,歷經千辛萬苦,民法典終于橫空出世,這無疑為治國理政增添了信心和底氣,成為治國安邦的又一利器。民法本質上為“人”法,只有以人民為中心,充分保障人民基本的民事權利,才能夠調動人民參與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建設的積極性,國家才能不斷地發(fā)展壯大、繁榮富強。所以說,民法典不僅秉承著“大同”的執(zhí)政精神,還將成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興奮劑”和“催進劑”。
為民立法,強國圖志。民法典不僅是強國之法,也是富民之法。隨著民法典的出臺,必將會把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勢能,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在新時代迎來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