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后感5篇

| 炳卓2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開播了。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fā)展進程,既是經(jīng)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過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下面小編整理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后感,歡迎閱讀。

最新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后感5篇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后感1

范勇鵬:這位朋友問到自負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中國式問題,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還沒自信呢,就開始擔心自負;因為我們講究中庸,比較謙虛。你看看美國人政治集會時都喊USA、USA,領導人天天喊America First、美國第一,最近幾天英國人也開始喊要讓英國再次偉大,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擔心自己自負。

回到這個問題,我覺得不用擔心,因為真正的自信往往是不會自負的。自負是什么產(chǎn)物呢?往往第一是自卑,同時又對這種自卑狀態(tài)不滿,所以會產(chǎn)生自負。舉個例子,在文化史上很重要的一個事件,就是隨著英國、美國、法國的興起,他們管自己叫文明,其它地區(qū)都是野蠻,德國人就不幸被劃到野蠻世界里邊了,德意志民族非常痛苦。所以從歌德到赫爾德一直到康德這些人,他們在建構(gòu)一個東西,就是你是文明、是比我強比我大,但我認為你那是物質(zhì)主義,是膚淺的,我們德國人代表的是文化。

從這里面,你能看到他就像少年維特一樣,是一種強烈的自卑,才會產(chǎn)生出這種文化自負。中國歷史上,當混得特別慘的時候也沒有真的特別自卑,特別發(fā)達的時候也沒有特別自傲,比如中國最強的時候我們也講不聞往教,“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我們不去強行推廣我們的東西,你愿意接受、愿意來我們歡迎。反之,當我們觸到歷史低點時,幾乎沒有人在自我批判的同時認為自己的文明不行了,骨子里那些四書五經(jīng)還是在往上冒。所以剛才張老師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是語言,印度人為什么英語那么好?為什么中國這么多年像民國時期那么多學者在美國留學,難道他們的英語不好嗎?為什么就沒有產(chǎn)生出英語、法語寫作的一流作家、思想家?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文化基因太強大了,即便在那種時候也沒有自卑。從這個角度來看,將來中國文化不管是繁榮到什么程度,我覺得不用特別擔心自負這個問題的。

張維為:我經(jīng)常說,在“三行人必有我?guī)煛钡目傮w文化下,不大會走得非常極端。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相比,有一點就是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一般指責比較多,父母批評比較多。老外喜歡鼓勵自信,你要在國外教過書你就知道了,很明顯的差別,比方你作為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的留學生一般是在想怎么回答,要考慮面子,很猶豫;美國學生特點是問題還沒有聽清楚,已經(jīng)舉手回答或者不舉手就站起來回答了。所以恐怕中國文化中還是多強調(diào)一點自信比較好。我覺得不會有太多問題,因為最終會取得一種宏觀的整體平衡,對個人來講,多數(shù)人只要心智成熟,不會一下子變得非常自負,他會有一種平衡。社會也是這樣的。

成都在上海浦東機場立了一個廣告:“成都,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他不糾結(jié)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到紐約三個機場做廣告,可以說得高大上一點,“中國,一個最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神奇國度”,也可以做得更加俗一點,“中國,一個最能夠發(fā)財致富的神奇國度”。不是自信自負的問題,是實事求是,所以我比較相信講真話,它會感染人,不要再糾結(jié)自信自負的問題,它會自然取得平衡。

駱珺:因為除了剛才范教授說的自卑之外,很多時候盲目的自信是來源于一種無知,所以一方面我們不要停止學習,要不停地學習吸收和我們不一樣的東西。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思維常講的要實事求是,只要我們不停地學習,只要我們實事求是,我們就不會盲目的自信,也不會自負。

范勇鵬:我還想澄清一個問題,就是今天我們講的中國文化、文化自信其實不是說只有我們中國產(chǎn)生的文化,在講文化自信的時候,千萬不要滑到文化保守主義的方向里去。今天的中國,我們從頭到腳所有的東西都是來自于全世界,我們頭腦里想問題的方式很多是來自于西方、國外,實際上今天所謂中國文化就是一個融古今中西為一體的世界文化和時代文化,對于這樣一個能夠代表世界的、代表時代的文化,我相信自然是具有包容性的,它不存在這種自負問題。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后感2

我記得當時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來中國訪問時,和習近平主席在故宮有一段對話非常精彩,特朗普總統(tǒng)問,這就是你們的歷史沒有斷?習近平主席回答,對,這是我們5000年沒有斷的文化,而且還講了一句,我們的人也一樣,也沒有斷。這句話、這種自信,我當時看的時候就想,今天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多少文化,可以有這種自信呢?中國給世界提供了一樣什么東西呢?提供了一個時間尺度。因為我是學歷史的,比如說歷史紀年叫以事系年,從左傳開始,魯隱公元年,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一直到公元2019年,我們的歷史記載是一個完整的歷史記載。我們給世界文明提供了一個時間坐標,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沒有中國,今天世界上有很多歷史問題是說不清楚的,根本就沒有紀年的。另外還比如歷史學、考古學界有天文考古學,靠天文現(xiàn)象和史料之間互證,這種東西在中國文化里邊有獨特的意義,因為中國有很多歷史記載準確到年,所以能夠做這樣的工作。北師大的歷史學家劉家和教授,他講過一個觀點非常有意思,他說中國的文明叫“經(jīng)學”文明,經(jīng)是什么呢?就像古人講經(jīng)者常也,就像一條經(jīng)線,沿著這條線,每一代人在傳統(tǒng)的繼承上去創(chuàng)造自己新的文化,然后造成層壘,最后形成了我們今天這個繁華的文明基礎。

歸結(jié)起來,如果說講中國文明的自信在哪?我覺得非常深層的自信就兩句話,一是孔子的 “吾道一以貫之”,另一句話是周人講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馬:張教授剛才演講中提到中國的文化自信中有一個要素就是非常注重教育。最近“德國之聲”做了一個報道,以5G為例,為什么中國在高尖端科技領域走到了歐洲前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有大量精通數(shù)學的人才,意思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注重基礎教育的國家,奠定了有更多人可以精通數(shù)學的基礎。我們經(jīng)常說要學好數(shù)理化,對于這一點的執(zhí)著也是文化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側(cè)面。

張維為:學好數(shù)理化恐怕是屬于我們紅色文化的一部分了,建國以后為了現(xiàn)代化特別強調(diào)。實際上老外蠻害怕的,我前面講中國一年產(chǎn)生的工程師數(shù)量超過他們這么多國家的總和。

范勇鵬:過去這些年經(jīng)常有文章傳播一種觀念,西方好像是快樂教育、素質(zhì)教育,其實西方人自己也很擔心的,我記得老布什總統(tǒng)在當年競選時發(fā)表過一個演講,明確提出,基礎教育的失敗已經(jīng)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已經(jīng)提到了這個層次。

今天中國在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代,年輕人怎么去為文化自信做貢獻?我覺得就是學習,知己知彼,學好自己的文化,學好其他民族的文化,當然包括數(shù)理化。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后感3

范勇鵬:張老師講到了文化產(chǎn)生于中國的“百國之和”?!鞍賴汀逼鋵嵥且粋€很重要的文化發(fā)展條件,首先要有多樣性,有一個“百”字,但是同時又要有統(tǒng)一性,有一個“和”字。文化這個東西其實是非常嬌貴的花朵,要在很嚴苛的條件下才能生長起來。比如張老師提到中國的菜系,中國的菜系怎么產(chǎn)生的?我們今天吃到的很多東西在明朝之前是吃不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足夠大,文化和物種足夠多元,中國和世界的交通足夠頻繁,所以才能醞釀出這樣一種飲食文化。

說起飲食我們也要承認,西方飲食文化里邊有一個是很厲害的——甜點,像松餅、提拉米蘇,西方的甜點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就是因為西方在近代資本主義擴張的過程中建立了一個跨越全球的大帝國,所以才開始產(chǎn)生白糖這種能夠在世界范圍內(nèi)進行成規(guī)模種植、傳播的產(chǎn)品,才能夠產(chǎn)生出這種輝煌的飲食文化。實際上今天西方的甜點文化還是登峰造極的,我也非常愛吃。

說到這兒我想起,《易經(jīng)》里邊有句話講得非常好,叫“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边@句話提出兩個概念,一個叫“可久”,一個是“可大”,它指的是人,一個賢人君子;但是放到文化發(fā)展里邊,其實也能看到一個文化要發(fā)展,基礎首先要“可大”,其次要“可久”,比如中國歷史,我們文化自信的根底來自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長期的統(tǒng)一、和平、發(fā)展、繁榮。近些年網(wǎng)絡上有一些我個人認為不是很正確的聲音,有些人說歷史上只有在分裂動蕩時,才會產(chǎn)生偉大的思想,好像文化只有在這樣的時期才能繁榮??陀^地講,動蕩離亂確實會產(chǎn)生一些悲劇意識,在詩歌、哲學、藝術(shù)上會有一些特殊成果。事實上這種觀點也不新鮮,最早嚴復說過“知歐洲分治之所以興,則知中國一統(tǒng)之所以弱矣”。這句話是什么背景呢?就是西方興起之后,中國遇到了一個3000年未有之變局,所以喪失了自己的自信,開始現(xiàn)象別的文明是不是有比我們好的地方。這種心態(tài)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你看看世界上能夠像中國人一樣,自我反省了180年還在自我批判的民族也不多,恰恰這是我們的文化自信。

但是放到今天再回看歷史,我們就發(fā)現(xiàn)這樣的歸因是錯誤的,所以我們看到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伊拉克的博物館等輝煌的文化就這么毀掉了,非常令人痛心。其實真正回到歷史里面,可能還是統(tǒng)一繁榮的狀態(tài)對文化更有益。今天看看我們的年輕人,我們玩的文化,我們的電影,我們的游戲都在繁榮發(fā)展;今天我們要實現(xiàn)文化自信,要讓我們的文化繼續(xù)發(fā)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維系統(tǒng)一和平和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后感4

在這個節(jié)目中,我記得有觀眾也提過,中國人似乎缺少信仰,缺少宗教情懷。中國的老百姓不一定信教,但依我之見,中國人的文化和信仰就蘊藏在中國的文字中。一個中國人,只要學會了中文,能夠聽說讀寫,能夠使用一二百個成語,中國文化的基本元素往往就融化在他的血液中了,他就學會了許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比如與人為善、自食其力、勤儉持家、好學不倦、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等等。當你走遍世界的時候,你就知道中國文化中的這些基本信念是多么珍貴。這不僅使中國能以人類歷史上聞所未聞的速度和規(guī)模崛起,而且使中國社會保持了比西方社會更多的溫馨和更強的凝聚力。世界上多少民族的文化中就是缺少了那么一些基本信念,結(jié)果發(fā)展毫無起色,甚至一個接一個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教育,把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價值更多地激發(fā)出來,從而使我們社會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這使我想起了習近平主席多次表述過的一個觀點:“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政治層面,文化自信為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打下了最深厚、最扎實的基礎。在生活層面,中國人應該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因為我們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最用之不完、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我經(jīng)常講這個觀點,在西方你看到一座山,它就是一座山,在中國你看到一座山,它里面全是文化,全是意境,全是我們先人留下的足跡和感悟。什么叫精彩?這就是精彩,這就是中國。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后感5

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反映,是民族認同的一個重要利器。保持了漢語,就保持了中國文化的根。在國家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漢語實際上一直與時俱進,它汲取了其它文字的某些長處,從文體修辭到語法詞匯,漢語都吸收了大量外國元素。白話文、漢語拼音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大大方便了漢語的學習和推廣。掌握簡體字與閱讀繁體字也沒有太大矛盾,雖然不一定能寫,但閱讀是很容易的。

現(xiàn)在看來,今天的漢語一點都不落伍,反而它既十分傳統(tǒng)又非常時尚,它能夠翻譯世界上所有的人文科學著作,能夠與現(xiàn)代科技完全兼容,在互聯(lián)網(wǎng)為標志的新工業(yè)革命時代,它甚至展現(xiàn)出一些獨特的優(yōu)勢。為什么中國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下子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這當然有我們的技術(shù)方面的巨大的進步,但一定也有文化原因。比方說,為什么中國出現(xiàn)了“微信革命”?我想一定是微信契合了中國人的某種文化偏好。我這里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人的“圈子”文化,這里的“圈子”是個中性詞,沒有貶義,也沒有褒義,只是客觀描述,。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中國人可以隨時拉一個群,開始交流,在西方文化中這要難得多,他可能要征求每個人的“授權(quán)”才可以拉群。相比之下,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態(tài)度要開放要包容很多,這本身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差別。

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中西方文字的差別。我曾經(jīng)比較過《聯(lián)合國憲章》的六種聯(lián)合國官方語言的版本: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中文本是最薄的、頁數(shù)最少的,也就是說,中文具有西方語言或者其它語言難以企及的簡潔明快,中國的方塊字還超級緊湊,中文還有一些其它西方語言難以達到的特點,比方說豐富的形象,這些特點使中文特別適合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溝通:同樣大小的手機視頻,中文的信息量大概是西方語言的兩到三倍,而且中文的拼音輸入比英文輸入速度還要快。中文還是一字一音,語音輸入的速度更快于西方語言。

所以中文既是一種古老的語言,同時又能夠與時俱進。我甚至聯(lián)想到一個問題,近代由于種種原因,我們不少人一度失去文化自信,喊出廢除漢字的口號,現(xiàn)在回頭看,肯定是過頭了。一旦與時俱進,中文似乎完全可以適應現(xiàn)代化,特別是適應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使用,所以我們成了引領世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革命的國家。那么我們今天是否可以反觀西方,如果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確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話,西方的語言,英文也好,法文也好,德文也好,怎么適應這個時代呢?西方是不是也要提出自己的語言要與時俱進?

7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