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總結網 > 學習總結 > 學習心得體會 > 赴重慶學習心得體會

赴重慶學習心得體會

| cwl2

赴重慶學習心得體會

帶著對紅巖文化的向往,我在區(qū)委統(tǒng)戰(zhàn)部領導的帶領下來到了山城重慶,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qū)是巴渝文化的發(fā)祥地,這片土地孕育了重慶悠久的歷史,這座城市的紅色文化非常濃郁,有著別有韻味的夜景、文明深邃的人文,更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是我們當代青年、當代黨派成員的敬仰高地、英雄之城。踏足具有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您不能不想到江姐、葉挺,還有在小學課本里讓我們敬佩不已的小蘿卜頭宋振中,他們的英勇事跡無不在我們眼前一一浮現(xiàn)。我們一行參觀了中國民主黨派陳列館、白公館、渣滓洞、紅巖革命紀念館、紅巖村和鄧小平故居,短短五天,卻是收獲滿盈。

白公館位于重慶市沙坪壩郊區(qū),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故名。1939 年國民黨軍統(tǒng)局將此地改建為監(jiān)獄,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為第一監(jiān)所。監(jiān)獄背靠歌樂山,四周高墻、電網密布,墻外制高點上有崗亭和碉堡。獄內有牢房20間。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卜頭”等皆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說《紅巖》里再現(xiàn)了監(jiān)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特別是白公館的烈士遺書——紅巖“獄中八條”:一、防止領導成員腐化;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 五、切勿輕視敵人;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 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八、懲辦叛徒特務。“獄中八條”中涉及的一些問題,在今天的社會政治生活中仍然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表現(xiàn),對于當前加強黨的建設仍具有重要意義;這浸透著先烈思想和鮮血的“獄中八條”時下的意義絲毫不遜于當時,應把它作為反腐倡廉的的生動教材。

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煤洞,1939年,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派逼死礦主,霸占煤窯,在此設立了監(jiān)獄。該集中營三面靠山,前臨深溝,高墻外的制高點有崗亭六座,機槍陣地一處,常有國民黨軍一個連駐守。渣滓洞看守所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放風壩,有16間男牢,2間女牢。內院墻上寫“青春一去不復還,細細想想”“認明此時與此地,切莫執(zhí)迷”“迷津無邊,回頭是岸”“寧靜忍耐,毋怨毋憂”等標語。參觀過程中我始終保持著對革命烈士敬仰、尊重和對反動派憤恨、唾棄的心情。腦海中浮現(xiàn)的是革命先烈們在民族大義和個人生死面前毅然決然、慷慨赴死的壯烈場景,心中充滿的是對為自由平等、和平穩(wěn)定的新中國前赴后繼、英勇獻身的烈士們的崇敬和緬懷。暢游其中,身心皆醉,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

這次參觀渣滓洞和白公館,有一點讓我感觸很深:關押在這里的政治犯大都是出自經濟條件豐厚的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中有的就讀于上海復旦大學、上海法學院、金陵大學、黃埔軍校、社會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國民黨中央警官學院等當時知名的學府。他們年齡多在三十歲左右,被大家稱為江姐的江竹筠不過二十九歲。被關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館的這群革命先烈,并不是生活在舊中國“水深火熱”的社會底層平民,可是他們目睹了勞苦大眾的苦難,看到國民黨的腐敗和昏庸,他們有著常人不可理解的信仰、意志和追求。他們的思想軌跡代表了一種生命的極其強大的新生力量,他們的行為體現(xiàn)了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即“君子謀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宋綺云烈士有四句名言:“我絕不能彎下了腰,只有怕死才求饒,人生百年終一死,留得清白上云霄。”表達了先烈們不屈不撓,甘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如今,提起富家子弟的時候,人們總習慣把他們同自私自利、沒有責任感、花錢大手大腳等聯(lián)系起來,并且稱他們?yōu)?ldquo;富二代”,多少含有貶義之味。其實“富二代”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教育和引導他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愈走愈寬廣的今天和明天,富裕的家庭越來越多,高檔車輛越來越多,高樓大廈越來越密集,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更需用這樣的紅色文化凝聚時代精神。在人來人往的白公館、渣滓洞,有著許許多多正在參觀的年輕人和小孩,也正說明對黨的歷史和英雄人物的學習,已成為這個時代人民群眾對優(yōu)秀文化的自覺追求。

重慶是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政治舞臺。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與推動下,在渝各民主黨派積極投身抗戰(zhàn)民族事業(y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也因此堪稱民主黨派的搖籃?,F(xiàn)場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了。在那個崢嶸歲月里,周恩來等南方局領導人經常來此與張瀾、沈鈞儒、李公樸、陶行知、黃炎培、史良、章伯鈞等愛國志士論政議政,特園留下了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的光榮史跡,在推動中國民主的進程中起著極大的作用。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依特園康莊舊居遺址而建,館內分別陳列了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和臺盟八個民主黨派的發(fā)展歷史。這些詳實的資料展現(xiàn)出在那風雨如晦的年代里,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并肩戰(zhàn)斗的一段歷史。

紅巖革命紀念館是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外形宛如一塊巨大的倒臥的紅色巖石,象征和隱喻著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這里培育的紅色精神堅如磐石、永放光芒。紅巖革命紀念館通過一些珍貴的圖片資料和歷史文物重現(xiàn)了當年的那段歷史。

走進紀念館,我肅然起敬地放輕了腳步、壓低了聲音,通過參觀館內的歷史資料慢慢感受和學習著救亡圖存、不畏艱險、同舟共濟、勇于犧牲的“紅巖精神”,體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風貌。通過解說員的介紹,大家了解了很多有關紅巖革命的故事,也能夠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參觀完紀念館,我們帶著對紅巖精神的敬仰之心來到了紅巖村。雖然不曾經歷紅色的歲月,但到了紅巖村卻處處能感受到昔日燃燒的激情,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執(zhí)著的追求、高尚的共產主義品德情操、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人格,它集中展現(xiàn)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風貌。紅巖精神的實質,是無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理想、堅定信念、高尚情操和優(yōu)秀品格的集中反映,是在特定的斗爭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共產主義精神。紅巖精神是我們今天應該學習的革命精神。

小平故居屬典型的四川民居風格,三合院,陳設簡樸。一個普通的山區(qū)農民的兒子,在母親的鼓勵下,15歲就走出山村,開始了一生的革命生涯,最終成為領導中國人民走向解放,走向改革開放,走向繁榮富強的一代偉人。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鄧小平故居博物館,左邊是三疊斜坡式磚瓦建筑,象征鄧小平人生的三起三落,中間黃金分割位置是直立的墻壁,象征鄧小平是中國革命的一座豐碑。右邊又是平緩的斜坡,象征鄧小平最終歸于平凡的晚年人生。走進大廳,是一幅從群山走來的鄧小平全身浮雕。展廳內收藏頗豐,囊括了小平革命的一生。由于使用了現(xiàn)代科技手段,不大的展廳卻包含了巨大的信息容量。一天的參觀學習,讓我們瞻仰了偉人的風采,也聽到了人們對小平家鄉(xiāng)的評價,最大的感慨是政府投入巨資迅速建設了新廣安,也感受到廣安人民的巨大熱情,感受到了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到民間對鄧小平的無比愛戴。“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這句話就是小平當年的叮囑。當走在廣安街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小平當年的叮囑已經成為了今天的現(xiàn)實。寬敞的柏油馬路,林立的高樓大廈,整潔而美麗的市容市貌,熱情友好而滿懷自豪感的市民,處處都讓人感覺到改革開放以來廣安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通過此次學習,我了解到了各民主黨派成立、發(fā)展的光輝歷程以及與中國共產黨攜手奮斗的光榮歷史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懷,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光榮歷史的理解。我一定會倍加珍惜這些歷史財富,繼承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忘初心,發(fā)揚好前輩的優(yōu)良作風,更好地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積極努力做好黨派工作,把老一輩領導人終生為之奮斗的事業(yè)發(fā)揚光大。

2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