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總結網(wǎng) > 學習總結 > 培訓學習總結 > 參加弘揚紅旗渠精神主題教育培訓班心得體會

參加弘揚紅旗渠精神主題教育培訓班心得體會

| cwl2

參加弘揚紅旗渠精神主題教育培訓班心得體會

“藍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當絨氈。高山為我放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50多年前,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苦戰(zhàn)10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用鮮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劈開了太行山,引來了漳河水,滋養(yǎng)了林縣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學習紅旗渠精神,就是一場新形勢下不忘初心的長征。

參加弘揚紅旗渠精神主題教育培訓班心得體會

一、學習紅旗渠精神,就要學習其自力更生的決心

“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描述的就是林縣人民自古以來的悲慘生活,但他們并沒有對貧困的生活環(huán)境低頭,更沒有向貧瘠的自然環(huán)境屈服。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他們自力更生,將看似天馬行空的“引漳入林”方案付諸實施。他們住山洞,睡窩棚,吃咸菜,啃窩頭,憑著不畏艱險、敢想敢干的勁頭,奮戰(zhàn)在懸崖絕壁之上,拼搏于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壑搭橋。青年洞、神工鋪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就是紅旗渠精神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渠道上一塊塊有棱有角,裸露著道道鑿痕的青石就是紅旗渠精神的真實寫照。共產(chǎn)黨人,要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為榜樣,時刻保持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

二、學習紅旗渠精神,就要學習其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耐心

十年鏖戰(zhàn),愚公移山。面對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林縣人民發(fā)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奮斗精神,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起了151個渡槽,鑿通了211個隧洞,修建12408座各種建筑物,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硬是在崇山峻嶺中鑿出了一條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有人作了一個計算,如果把整個工程的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共產(chǎn)黨人,要始終保持敢為人先的志氣、迎難而上的勇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艱苦奮斗、干事創(chuàng)業(yè),不斷迎接新形勢下的新挑戰(zhàn)。

三、學習紅旗渠精神,就要學習其團結協(xié)作的齊心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勢把山河重安排。……”伴隨著歌曲《定叫山河換新裝》的雄壯旋律,仿佛置身于那個年代,1960年春,紅旗渠首攔河壩工程,95米的壩體只剩下10米寬的龍口尚未合攏,河水奔騰咆哮,500多名共產(chǎn)黨員、共青團員跳進冰雪未消、寒氣逼人的激流中,排起3道人墻,臂挽臂,手挽手,高唱“團結就是力量”,擋住了洶涌的河水,此情此景,足以震撼世人,正是因為這種凝聚民族力量的信仰和精神,才能建成被視為奇跡的紅旗渠,才能讓紅旗渠精神響徹歷史的歲月。共產(chǎn)黨人,要以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精神為向導,齊心協(xié)力、攻堅克難,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早日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學習紅旗渠精神,就要學習其無私奉獻的真心

在紅旗渠有這樣一家三代人,張買江,是當年最年輕的紅旗渠勞模,他走向工地時只有十三歲,是修建紅旗渠時工地上最小的建設者之一,他的父親張運仁在當年的建設中被石塊擊中,不幸犧牲,名字被永遠的鐫刻在紅旗渠建設過程中犧牲烈士紀念碑上,如今,他的兒子張學義接過他的班,仍然守護著祖輩和父輩流血流汗修成的紅旗渠。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老一輩為建設紅旗渠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年輕一輩為守護紅旗渠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就這樣一代接著一代,讓紅旗渠精神得以傳承,生生不息。共產(chǎn)黨人,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無私奉獻進行到底,當好人民的公仆。

歲月輪轉,鐵錘鋼釬的交響、隆隆的開山炮聲雖已遠去,如今的林州人繼“戰(zhàn)太行”之后,不斷譜寫出的“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嶄新篇章,持續(xù)為紅旗渠精神增添了難而不懼、富而不惑、奮斗不已、自強不息的鮮活時代內涵。歷經(jīng)反復錘煉、淬火與升華,紅旗渠精神也早已走出大山,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4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