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感動中國》如約而至,讀高中時,觀看《感動中國》是覺得那是高考作文不錯的素材,反反復復觀看?,F(xiàn)在再看《感動中國》收獲的就不是一個個高考作文“素材”,而是內(nèi)心的激烈碰撞和神圣洗禮。獲選感動人物和群體來自不同的崗位,也用著不同的方式感動著你我,但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品質--人格的力量。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令人感動、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構造著和諧社會。
作為基層工作一員,在感動和眼淚交織的背后,除了內(nèi)心的震撼,還要學習他們高尚的品質,將這份動容轉為行動,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學習他們堅如磐石的品質。復旦大學教授鐘揚,16年來,和學生們走過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艱苦跋涉50多萬公里,即使在身體多次亮起紅燈,被醫(yī)生告知不在適合上青藏高原的情況下,他仍然踏上青藏高原的征途,堅守著自己的初心、誓言和末了的心愿。開山島守島夫妻王繼才和王仕花,在他們接受守島任務前,有10多名民兵都因開山島條件惡劣而未能堅守,可王繼才夫婦卻在沒水沒電、植被都難以成活的條件下,守島32年,一次次完后才能守島“升起”儀式,那兩百多面收藏的國旗就是他們守島的見證。青藏高原、開山島的條件都是那么那么的惡劣,可他們以磐石般的堅韌客服困難、堅守工作,已堅韌的品質去丈量、守衛(wèi)國家領土。
學習他們甘于奉獻的品質。鄉(xiāng)村教師張玉滾,師范大學畢業(yè)后,老校長3次登門請求他留下來教書,這一待便是18年。他接過老校長的扁擔,將課本和學習用品從山外挑進山里。18年,他教的學生有22名考上了大學,自己卻從一個21歲的年輕小伙變成了39歲的中年大叔,長期的勞累更讓他看起來像一個快退休的老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八一勛章”獲得者程開甲,放棄國外優(yōu)厚的研究條件,毅然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為中國制造國之重器,他毅然前往西北荒漠隱姓埋名20余載。正如他所說:“而我現(xiàn)在所做的這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需要的正是像他們這樣甘于奉獻的人,也正是有他們這些甘于奉獻的人,我們的國家才能夠這么快速發(fā)展起來。
學習他們盡職盡責的品質。扶貧干部張渠偉,由于常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他患上了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醫(yī)生讓他盡快住院做手術,他卻心系貧困人口,買了幾瓶眼藥水就繼續(xù)回到工作崗位,走訪入戶,實地查看了解貧困人口生活情況,讓13萬多貧困人口擺脫貧窮。習近平總書記曾講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不是搞運動、一陣風,要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幫扶的貧困群眾在鏡頭下流下的感動的淚水就是對他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扶貧工作的肯定。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極為關鍵的一年,廣大扶貧干部、基層工作人員就要學習他這種堅如磐石、甘于奉獻、盡職盡責的品質,在扶貧崗位上盡職恪守,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作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苦干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