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色家書》心得體會
從樂府詩中吟唱的“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到晏殊詩曰:“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再到李清照的“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自古以來,于書信,有許許多多美麗的詩詞將它們描述。
記得少年時,車馬郵件都很慢,你我只有翹首期盼,彼此遞來的一聲平安?,F(xiàn)如今,歲月安好,千里之外,猶如咫尺之間,抬手輕輕按鍵,想說的話,已經(jīng)瞬間傳遞到對方的耳邊。只要你愿意,一切都可以仰賴一根架設(shè)的光纖。
然而我,依然貪戀手指劃過書頁的感覺,仿佛紙張翻過的沙沙聲,讓人心生留戀。
案邊,半掩著一本劉奇書記推薦的《紅色家書》,字里行間,讓我手不釋卷。家書寄語,紙短情長,讓歷史有血有肉,讓革命家從書本走進(jìn)生活。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是一種奮斗不息的人生。
在那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戰(zhàn)亂年代,為和平而奮斗的先輩們不僅僅在前方抗戰(zhàn),而且通過書信往來,用樸實、誠懇的言語和家人溝通,對子女進(jìn)行教導(dǎo),俠骨也柔腸。他們也想與家人相伴,也曾希望陪伴家人慢慢變老,只是他們將心中的萬種繾綣,隱藏在亂世的烽火硝煙。
怪只怪,歲月動蕩,山河飄搖。
習(xí)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yuǎn)、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和平年代,硝煙已經(jīng)散盡,換來了如今的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但是我永遠(yuǎn)不能忘記,也不敢忘記那曾經(jīng)激蕩的歲月,那曾經(jīng)為了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
我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為信仰而戰(zhàn)的崇高精神。那個年代,為了民族的復(fù)興,國家的獨立,革命先烈們前仆后繼,別妻離子,生死以赴。想到這些,我心靈為之震撼,這是因為什么?這是因為革命先烈深植心中的共產(chǎn)主義信仰。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革命英雄氣概和革命宏偉目標(biāo)。看到了信仰在革命者身上迸發(fā)出來的驚人力量。
我不敢忘記革命先烈為建立國家的捐軀精神。劉伯堅身處前線,在山河血染,生命瀕臨消亡之時,寄語遠(yuǎn)在家鄉(xiāng)的兄嫂:“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質(zhì)樸真摯的文字,折射出革命者在血與火的年代,為民族大義而背井離鄉(xiāng),恪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的愛國情懷,令人蕩氣回腸、肅然起敬。
我必須繼承先烈為國家發(fā)展的忘我精神。王若飛在寫給舅父黃齊生的家書中寫到:“我們不僅要認(rèn)識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在那個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革命先烈用自己的沖鋒陷陣英勇就義,換來后人的幸福生活,以忘我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走在前面,為今天的幸福生活鋪路。
志士已魂歸天地,為國捐軀。但他們的赤子之心,仍然繞梁于蒼穹之間,延綿不絕。珍惜今天的幸福,勿忘歷史的澎湃。在社會主義和平建設(shè)時期的今天,作為一名基層高速路政人員,我要弘揚“守道護(hù)路、尚法保暢”的精神,踐行“護(hù)路興贛、執(zhí)法為民”的使命,投入到江西這片紅土地的交通一線工作中,為這片紅土地的發(fā)展貢獻(xiàn)自己的力量。